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日前發(fā)布報告稱,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充沛,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僅僅處在東亞經濟體黃金增長期的前半段,隨著市場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轉型的成功推進,中國經濟中長期內仍有高速增長的潛力。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日前發(fā)布題為《中國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充沛》的報告。報告指出,根據賓西法尼亞大學編制的購買力平價數據,中國的人均GDP在1995-2010年期間由3000美元提高到10000美元(2005年不變價)。這相當于日本在1951-1967年,臺灣省在1970-1987年以及韓國在1970-1989年的發(fā)展階段。如果我們在更長的時間內觀察這些成功轉型的亞洲經濟體的增長經驗,可以發(fā)現兩個特征:第一,它們都呈現了一種高速增長模式。這些經濟體從初期低收入水平和低增長的狀態(tài)出發(fā),之后都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經濟增長大幅加速的過程,然后隨著它們的收入水平趨近于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增長開始逐步減速。第二,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保持很好的持續(xù)性,在相對長的時期維持了較高的增速,歷史經驗表明當時的日本、新加坡、臺灣和韓國的經濟后來又高速增長了15-20年。 報告指出,中國過去30年的增長軌跡基本上重復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經濟追趕過程的前期階段所走過的道路。不過,與他們相比,由于我們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制度、較早較快實現的人口轉型、在建國初期由醫(yī)療和教育改善而帶來的人力資源的快速積累以及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生產力提高,我們在較低的發(fā)展水平上就開始了經濟起飛,并且在30年的時間內維持了一個更快的增長速度。 報告稱:“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僅僅處在東亞經濟體黃金增長期的前半段,隨著市場化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轉型的成功推進,中國經濟中長期內仍有高速增長的潛力。” |